选择一辆既能满足日常通勤,又能应对家庭周末出游的纯电SUV,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预算为10-12万元之间时,市场上的选择颇为丰富。经过一番深入对比,我将目标锁定在了宝骏悦也Plus 2026款501km智尊版与比亚迪元UP 2025款401KM智驾版这两款车型。这两款车在外观、内饰空间、动力续航等方面各有千秋,今天就带着家人一起去4S店亲身体验,并结合实际使用需求,为大家详细分析这两款车的优缺点。
外观设计:简约实用与都市时尚的碰撞
宝骏悦也Plus的车身长3996mm,虽然不算庞大,但方正的车身造型却让人感到一股扎实的气质。车身设计简洁而实用,外扩式防刮轮眉采用硬塑料材质,平时开门碰到墙或其他物体时,能有效避免刮痕的产生。车顶的行李架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设计,上次我帮邻居搬家时,把一个折叠桌绑在行李架上,跑了几十公里依然稳稳当当,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车身的星夜蓝配色即便两周没有洗车,也依旧看起来干净整洁。
相比之下,比亚迪元UP的设计则偏向都市化,4310mm的车身长一些,整体造型更加修长。车头的“BYD”字标富有辨识度,常常引来小区居民的询问。元UP的门把手设计也十分有创意,但在冬季佩戴厚手套时,稍显不便。轮胎方面,悦也Plus配备的是205/60 R16的轮胎,胎壁较厚,过减速带时震动较小;而元UP的215宽胎则更注重抓地力,尤其在雨天时,驾驶时更加稳妥。
内饰与空间:注重家庭实用性的巧妙布局
坐进宝骏悦也Plus,第一感觉就是视野非常开阔。8.8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显示清晰,车速与续航等信息一目了然,驾驶过程中无需低头即可获取所需信息。中控屏的12.8英寸大屏反应非常灵敏,家里的小孩轻声说话时,车载系统便能准确响应,完全不需要我去分心操作。虽然2560mm的轴距相较同级车并不突出,但在空间利用方面却表现得尤为高效。身高1.78米的我坐在主驾驶座,后排空间宽敞,带着孩子坐在后排也不觉拥挤,头部空间尤其充裕,我父亲身高1.82米坐在后排时头部还剩一拳多,远超同级紧凑型SUV。
宝骏悦也Plus的后备厢空间表现也不逊色,常规状态下可以放下一只28寸的行李箱和一个婴儿车。带着孩子去郊游时,后排座椅放倒后,我甚至能将儿童平衡车和折叠帐篷塞进去,空间利用十分高效。车内储物设计同样很贴心,副驾驶座下方的抽屉刚好可以放下几双孩子的备用鞋,后门的杯架有专门的限位器,孩子的吸管杯放进去后不会晃动;中控台下方的镂空区域足够容纳大妈咪包,简直是为家庭用户量身定制。
比亚迪元UP的轴距为2620mm,后排的腿部空间表现相对宽敞,孩子可以在后排翘起二郎腿。中控台的分层设计同样很简洁,前层的无线充电板功率高达50W,充电速度快,充电半小时即可将手机电量提升至80%,这一点对于急需外出的家庭来说格外实用。
动力与续航:家庭出行的稳定选择
宝骏悦也Plus的续航表现可圈可点,官方CLTC续航为501km,基本能满足日常通勤和偶尔的周末出游。我们一家人每周的行驶里程大约为50km,偶尔外出郊游时,基本上每周充一次电就足够了。快充时,从30%充到80%只需约30分钟,上次我在商场吃饭时充电40分钟,续航便增加了超过200公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搭载的75kW电机在动力输出上表现得十分平顺,起步时没有突兀的加速感,新手司机也能放心驾驶。最小转弯半径为5.35米,在小区的狭窄停车位里尤其实用。
相比之下,比亚迪元UP的续航为401km,虽然在日常通勤中也足够使用,但对于周末的长途出行来说,续航相对较短,充电需求较为频繁。元UP搭载了130kW的电机,推背感十分明显,官方称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9秒,实际驾驶时加速体验也确实很强劲,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用户来说,动力似乎略显过剩。
智能化与安全配置:家庭用车的隐形保障
宝骏悦也Plus的灵眸智驾系统虽然功能不算过于复杂,但足够应付日常的驾驶需求。特别是在小区内,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小孩突然从车后跑出来,车辆在系统的自动刹车功能作用下及时停了下来,反应速度比我还要快。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在高速行驶时也表现得非常出色,能够有效减轻驾驶压力。车内配备的12个超声波雷达和7个摄像头提供了清晰的360度影像,晚上倒车时,即使是小石墩也能一清二楚地看到。
比亚迪元UP的DiPilot智驾系统功能更为丰富,支持自动变道和匝道出入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能够大大减轻驾驶压力。5个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且抬头显示功能让驾驶者无需低头看仪表盘,始终保持视线集中在前方,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通过对这两款车的深入体验和对比,最终我们决定选择宝骏悦也Plus。其长续航、宽敞的储物空间以及10.58万元的亲民价格,完全符合我们家庭用车的需求,特别是在有小孩的情况下,宝骏悦也Plus的设计和配置都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而比亚迪元UP则在智能化和加速性能上更为突出,虽然价格略高,但对于那些注重科技配置或者需要频繁高速驾驶的用户来说,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选车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个人的实际需求。如果你也正在为选车而烦恼,不妨亲自去4S店试驾,体验一下这两款车,相信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