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出海:破浪与暗礁

随着2024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突破496万辆,年增幅达到21.4%,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可谓一日千里。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销量的增长,更象征着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逐步上升。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已对中国品牌敞开大门,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已提升至22%。在这背后,比亚迪和吉利等中国汽车巨头的崛起无疑是最鲜明的标志,二者成功跻身全球销量前十,彰显出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竞争格局中日益强大的力量。

中国汽车出海:规模与布局的双重跃升

中国车企出海的步伐在2024年加速,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98.8万辆,同比增幅为7.4%。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销量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日趋多样化。从单纯的出口销售到本地化生产,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车企的战略调整显得尤为关键。

其中,海外KD(散件组装)模式成为了中国车企成功出海的重要策略。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规避了高额的关税壁垒,还能更好地实现本地化生产。2024年,中国乘用车的KD出口量已经达到100万辆,占据了整体出口的20%。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扩大,2024年,中国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80%。随着纯电动车(BEV)增速放缓,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车型则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车企的全球市场扩张。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并驾齐驱

中国车企的出海并非只有传统品牌的独角戏。奇瑞作为中国出口的常青树2024年出口量稳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地位,累计达到了114.5万辆,连续22年占据该项荣誉。比亚迪的崛起则更为惊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较2024年全年的销量增长了5万余辆,同比暴增80.6%。凭借着纯电和插混双线发力,比亚迪在巴西等新兴市场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并在巴西市场的份额达到9.7%,位列所有品牌零售排名第四。

在欧洲市场,深耕多年的上汽集团则依托其成熟的全球+本土战略,不仅在销量上保持增长,也成功打破了市场壁垒。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海外销量为49.4万辆,虽然面临欧盟反补贴税挑战,但主力品牌MG依然保持着增长势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吉利同样在加速全球化进程,旗下领克、极氪品牌不仅在欧洲市场稳固根基,还加速开拓港澳及亚太市场,进一步拓展全球布局。

新势力车企的表现也不容忽视。零跑与小鹏等车企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和技术创新,已经逐步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零跑20251-5月累计出口超1.72万辆,成为中国新势力品牌出口量的领军者。而小鹏汽车则以217%的增速大幅提升其海外销量,尤其是在爱尔兰、荷兰等国家,成为新势力车企中的销量冠军。

 

海外建厂与技术输出:从卖车造车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车企不仅关注如何通过出口提升销量,更加注重如何通过海外建厂和技术输出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建立的合资工厂,标志着中国车企在全球制造业布局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奇瑞计划在2025-2026年间在越南投资建厂,进一步加深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比亚迪的全球化步伐也在加速,除了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设多个生产基地外,比亚迪还开始布局电池工厂+充电网络+储能系统一体化的能源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上汽集团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战略布局,2023年发布的“Glocal战略强调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未来将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覆盖全球多个市场。

吉利则在海外制造方面持续扩张,其在白俄罗斯、泰国等地的生产基地已相继投入使用,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新的制造工厂。吉利通过本土化生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新势力车企的技术输出:小鹏与零跑的逆袭之路

与传统车企不同,新势力车企的全球化路径更加注重技术输出。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的战略合作,使得小鹏能够利用大众强大的全球资源和品牌影响力,顺利拓展欧洲市场。在与大众的合作中,小鹏不仅获得了技术支持,还能够借助大众的渠道优势,加速其在全球市场的布局。

零跑汽车的国际化进程同样值得关注。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零跑实现了技术与渠道的互补,推动了其电动车型在全球市场的本土化生产。2025年,零跑计划在马来西亚启动C10车型的本地化生产,并快速进军亚太、中东、非洲等多个新兴市场。

中国车企出海的挑战:关税与市场壁垒

 

尽管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愈加出色,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关税壁垒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在欧美等市场,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遭遇了严苛的关税政策,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已经升至100%。欧盟则对中国品牌实施了差异化的高关税,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税率普遍超过了20%

除了关税,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些国家通过价格战等手段,使得中国车企面临着质量信任危机。部分车企在东南亚等市场通过低价策略竞争,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市场份额,但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整体认知,进而影响品牌的长远发展。

风雨兼程,前景可期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进程充满挑战与机遇。尽管面临关税、市场竞争等诸多困难,中国车企依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本土化生产的加速推进,中国车企将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汽车产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72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