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辅助驾驶国标征求意见,安全规范正式启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辅助驾驶技术正逐渐成为现代汽车的标配,但在便利与安全并存的也暴露出一定的风险和管理空白。为进一步规范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日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要求》)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截止日期为20251115日。这份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辅助驾驶规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行业安全底线划定了明确基准。

 

 

在《要求》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明确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定义与分级,特别是L2级别系统的使用边界。官方明确指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属于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同时提供横向和纵向的车辆控制,让驾驶员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手脚,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脱离对车辆的控制。驾驶员仍需按照交通法规和道路情况持续监控车辆运行,并随时准备接管驾驶任务。标准同时区分了L3L5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差异:L3级系统在特定场景下允许驾驶员完全脱离驾驶任务,但需要保持随时接管能力;L4级系统在设计条件下可以自动驾驶并执行最小风险策略,部分模式下用户无需接管;而L5级系统则在任何条件下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其表现可与专业驾驶员媲美甚至超越人类极限。通过这种分级和定义,标准明确了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技术边界,也为后续安全监管提供了依据。

 

标准还对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按功能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分级管理,共划分为三类:基础单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基础多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基础单车道系统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及快速路,提供车辆在单车道内的横纵向控制,如车道居中控制(LCC)、自适应巡航(ACC)及车道保持辅助(LKA)。基础多车道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驾驶员触发的换道控制功能,能够根据驾驶员操作实现安全变道。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则功能更为全面,除高速路及快速路的横纵向控制外,还可覆盖城市道路,支持车位到车位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能够在更多复杂场景下辅助驾驶员完成部分动态驾驶任务。通过这种分类管理,标准充分考虑了现阶段市场产品的技术差异和应用场景,从而设定了不同类别系统的安全基线。

 

针对系统安全验证,标准提出了多层次的方法,包括场地试验、道路试验以及文件检验。场地试验分为基础场地、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三个等级,覆盖车辆、自行车、行人、施工区、障碍物等多达46种试验场景,同时考虑故障注入和外部环境干扰的影响。道路试验则要求不同道路类型的有效试验时长累计至少72小时,若系统支持夜间激活,还需进行夜间道路。文件检验方面,则涵盖系统功能、设计文件、安全保障说明材料等,以确保辅助驾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与可追溯性。标准强调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安全能力要求上保持一致,确保各类车辆装备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均满足统一的最低安全标准。

 

在驾驶员使用规范方面,《要求》提出了详细的状态监控和违规处理措施。系统需能够检测驾驶员手部和视线状态,当手部脱离方向盘超过5秒时,会发出手握方向盘提示(HOR),10秒后升级提示;视线离开超过5秒,则发出视线回归提示(EOR),3秒后升级为立即控制警告(DCA)。更为严格的是,当系统多次检测到违规操作后,将在至少30分钟内禁止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这一规定不仅提醒驾驶员正确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还能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增加的安全风险,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要求》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辅助驾驶技术的规范化进程正式启动。通过明确技术定义、分级管理、统一安全标准以及严格的驾驶员监控机制,标准为行业建立了可操作的安全底线。它也推动汽车制造商按规开发和改进辅助驾驶系统,提高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辅助驾驶系统将逐渐承担更多驾驶任务,但安全始终是首要前提。标准的实施不仅保障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也为我国智能驾驶行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成熟和规范化。

 

总的来看,《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发布,既明确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技术边界,又对系统安全和驾驶员行为提出了严格规范,为我国辅助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安全基础,也为未来智能驾驶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07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