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沈阳,夏风带着工业气息扑面而来,随着第六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的召开,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汽车行业的变革紧密相连。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华晨宝马承办的这场盛会,吸引了近600名来自国内外的汽车行业专家,集结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及各地政府代表的关注。这一切发生的背后,是宝马在中国的智造之路——一条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化、数字化质量管理的创新路径。
在沈阳的宝马生产基地,这个“东方枢纽”的每一台机器,每一道工序,都在以最先进的技术改变着传统制造方式,塑造着汽车产业的新面貌。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融入,宝马正以全新的方式重构汽车制造的质量标准,力求在全球汽车质量领域站稳脚跟。
智能制造:AI引领的质量革命
“汽车产业正处于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期,质量不再是单一的‘达标’,而是全链条、全周期的系统工程。”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汽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郑元辉在大会上的发言,明确指出了行业未来的质量管理方向。随着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的不断渗透,汽车制造早已不再是流水线的简单重复,而是科技驱动下的全新过程。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作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重要制造枢纽,正在全力实现从传统生产到智能制造的转型。在这里,AI已经深入到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车间。在冲压车间,机械臂精准地将钢板送入模具,旁边的AI系统则以每秒数十帧的速度扫描着冲压件的表面,捕捉每一丝瑕疵。涂装车间中,AI视觉检测系统能在漆面尚未完全干透之前,就检测到肉眼难以察觉的气泡,及时纠正问题。而在总装车间,AI通过对拧紧机的扭矩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任何偏差都会立刻报警,确保每一个螺丝的紧固都达到标准。
这些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宝马沈阳基地如今已经有约200个AI应用协同工作,覆盖了质量控制、预见性维护、供应链管理等方方面面,从源头上确保了每一辆车的高质量。
质量哲学:全生命周期的“零”理念
宝马对“质量”的定义从来不止于表面的检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戴鹤轩博士曾在大会上坚定表示:“质量没有妥协的余地——往昔如是,今朝未改,未来仍将如此。”宝马的质量承诺,不仅仅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更在于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深度把控。无论是研发阶段,还是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宝马始终秉持着“零”理念,追求极致的确定性和高标准。
在沈阳的研发中心,近30个实验台架正忙碌地运行着,对每一款新车型进行极限。特别是第六代动力总成的,采用了超行业标准,通过AI建模分析每一项数据,确保每一台发动机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而宝马沈阳基地的电磁兼容(EMC)实验室,则是业界首个可以同时进行智能网联与电磁兼容的实验室,利用AI系统模拟出各种复杂的电磁环境,确保新车型在不同的电磁干扰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些高标准的质量控制措施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宝马对产品质量的深刻理解。质量不再是“经验判断”的模糊标准,而是可以通过数据精准量化的指标,让每一项产品特性都能追溯、复制和优化。
精益求精:全球品质标准的严格执行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在质量管理上的一贯坚持,是宝马集团全球战略的核心。华晨宝马技术及生产高级副总裁孟钧澜强调:“沈阳生产基地遵循严苛的全球品质标准,我们希望不仅是产品的标杆,更是制造逻辑的标杆。”这种对质量标准的严苛要求,使得宝马在全球汽车制造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这一理念的贯穿性体现在整个生产流程和供应链中。从每个零部件的采购,到生产工艺的执行,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每一环节都受到AI技术的精准监控,确保全球一致性。宝马对于全生命周期质量的承诺,始终贯穿于每一辆车的诞生过程之中,确保消费者获得的不仅仅是豪华的外观,更是卓越的性能与品质。
智造强国:宝马的质量承诺与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当全球汽车产业都在追求智能化时,宝马选择了更加务实的路线——通过打造“更可靠的车”来实现智能化的目标。宝马不仅在硬件上投入巨大,还在软件上深耕细作,力求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提升产品的可靠性与质量稳定性。这一切都预示着宝马对未来汽车市场的深刻布局,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制造迈出的坚定步伐。
2026年,宝马“新世代”车型将在沈阳生产基地正式量产,这一全新车型不仅代表着宝马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也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智造强国”的重要标杆。宝马的选择,正是通过技术创新、质量保障和全球化布局,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华丽转型。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新世代”车型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对质量管理的全新诠释。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宝马正用“零”理念打造出更加可靠、安全和智能的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