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关于哪吒汽车前CEO张勇滞留英国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公众关注。作为一度被誉为“黑马”的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在短短几年内凭借其独特的市场策略和创新思维迅速崛起。近期却传来经销商集体维权、工厂停摆以及债务超1.6亿元等一系列负面消息。张勇的突然“脱责离场”是否意味着公司陷入崩盘的前兆?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反映出哪些更深层的行业问题?
张勇行踪成谜,哪吒回应冷淡
张勇在2024年12月卸任CEO并转任顾问职务后,便办理了英国签证,并持续滞留在英国。尽管媒体多次询问其动向,哪吒汽车的管理层却冷淡回应,表示对张勇的行踪并不知情。张勇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则表示,自己依然在为公司融资奔走。看似信心十足的言辞背后,外界却并不买账。调查发现,张勇名下的多个关联公司出现了资金问题,其中包括哪吒智合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账户余额仅剩500元,而其核心资产也疑似已转移至母公司。这种做法让人不禁怀疑,张勇是否在为自己的离场铺路?
经销商集体维权,售后体系崩溃
更令公司焦头烂额的是,来自经销商的集体维权。在全国超过300家经销商中,已有20余家代表赴桐乡工厂抗议,揭露了“打款未发车”“拖欠返利”等问题。这些经销商表示,他们已支付了巨额购车款,却依然未能收到车辆,部分公司甚至面临着银行追债和客户起诉的困境。40万车主也在售后服务方面遭遇了困扰。增程器损坏、车机系统断网等问题屡屡发生,有车主表示,修理和配件更换几乎成了奢望。哪吒汽车的售后体系早已陷入瘫痪,令品牌形象雪上加霜。
债务危机与“空壳化”操作
财务危机也愈发凸显。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哪吒汽车的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目前面临总额超过1.6亿元的执行债务,且涉及股权冻结的情况超过80次。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债务,公司被曝采取了“主体拆分”和“资产转移”的手段,将多个子公司掏空,仅保留了空壳公司来承担债务。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缓解了财务压力,但却给公司的长期生存埋下了隐患。更糟糕的是,原计划中的30亿元E轮融资也因风险过高而被迫延期,使得资金链的断裂危机进一步加剧。
战略失误与市场下滑
回顾哪吒汽车的战略发展,早期通过低价策略迅速占领了网约车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2年,哪吒汽车销量一度突破15.2万辆,估值高达250亿元。过度依赖B端市场导致了品牌溢价不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进入2024年后,哪吒汽车的销量骤降至6.45万辆,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80亿元。尽管张勇曾希望通过智能化转型和国际化布局来实现转机,但由于技术研发缺乏突破,以及人才流失,转型努力最终失败。过度依赖价格竞争而忽视技术和品牌建设,最终让哪吒汽车陷入了市场的困境。
哪吒汽车的崛起与衰败,让人深思。在短短几年内从“黑马”到“崩盘边缘”,这一过程折射出新兴造车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张勇的离场,是否意味着资本的全面撤退?公司所面临的债务危机是否能找到有效解决办法?对于40万车主和数百家经销商的权益,哪吒汽车又将如何保障?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未来造车行业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而哪吒汽车的命运,也为更多造车新势力敲响了警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