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能效分级体系初步成果:推动行业绿色升级

202449日,随着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专业联盟(以下简称能效专业联盟)发布了首批12款纯电动乘用车的能效分级测评结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向高效、节能的目标迈进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测评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科学的选购依据,也为车企提供了量化的能效标准,促进了行业的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

在此次能效分级测评中,宝骏享境、比亚迪秦L EV、大众ID.3、大众ID.4X、大众ID.7 VIZZION12款车型成功通过了一级能效认证。根据测评结果,这些通过认证的车型在每公里使用成本方面,仅为传统燃油车的十分之一,表明新能源汽车的能效优势正在逐步显现。而一级能效认证的达标率超过90%,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消费者在选择电动汽车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标准。

此次测评的核心指标包括整车能效、动力系统效率、空调能效和补能效率。在整车能效方面,所有车型均达到了一级标准,表现不俗。在更为细致的能效中,仍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例如,在高速行驶场景下,所有车型的百公里电耗平均值为20.7kWh,虽然已经表现出较好的能效水平,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长时间高速行驶时,能效的进一步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空调能效是本次测评的另一项关键指标。尽管多款车型在空调系统的表现上相对较好,但其空调功率与《节能路线图3.0》设定的2030年目标值(800W)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表明在空调技术上的节能潜力仍未完全挖掘。与此在动力系统的效率上,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车型的效率在79%88%之间,整体均值为85%,但部分车型在中小踏板开度下的工作点效率较低,未来这一问题仍需要在动力系统优化过程中加以解决。

 

电池系统的能效表现也成为本次测评的焦点。显示,大多数车型的电池能量利用率在88%96%之间,充电效率在91%98%之间,尽管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但不同车型之间的离散性仍较大,进一步提高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国家层面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20245月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20年减少5%。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能效分级制度的实施,不仅为车企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标准,也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向着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能效专业联盟作为行业内的重要组织,已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革新。通过能效分级的测评体系,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车型的能效表现,做出更加理性的购车决策。车企也能根据这一系统反馈,及时调整技术路线,提升整体能效表现,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能效专业联盟还将拓展研究范围,针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商用车开展能效分级研究,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的测评体系。

据专家测算,如果6000万辆一级能效的纯电动汽车投入使用,预计十年内将节省286652.8亿MWh的电能,相当于7962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同时减少8599.5万吨煤炭消耗,减排二氧化碳15381.6万吨,相当于5.7个长白山的森林碳汇能力。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电动汽车的能效分级体系为行业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系统的实施,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也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优化,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高效、环保,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出行选择,同时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20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