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时光里静守流年

我在云南的时光,似乎已经是过去的一个悠远的梦。那段经历,分明如一幅渐渐褪色的水墨画,虽然色彩逐渐模糊,但其间的细节却永远清晰如新。我曾在昆明住了七年,正是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六年。那时的昆明与我今天所想象的已经有了太多的不同。那段岁月里,我曾徜徉于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或是漫步在百年历史的书店里,或是驻足在那些独具匠心的锡箔作坊前。尽管我的足迹从未离开过昆明,最远也只到过呈贡,甚至连富民都未曾走到,但每个日常的角落,却都给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昆明当时的街道简朴而亲切。我们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市中心的正义路,那条贯通南北的街道。北起华山南路,南至金马碧鸡牌坊,是这座城市最为繁忙的轴心。正义路两侧,五光十色的小店琳琅满目,我们常常在那些书店之间徜徉。那时的书店,大多为开架式售书。你可以随意抽一本书看,直到它的纸张开始变得模糊。记得有些穷学生,他们会靠在柜台旁,专心致志地阅读,常常会看上两三个小时。那时,书籍似乎是我们仅存的奢侈品之一,而我们却像是永远不会疲倦的读者,徜徉在这片文字的海洋中。

街头还有一些不太显眼的裱画店,那些店铺里悬挂着各种风格的书法对联,其中不少是钱南园写的四方四正的颜字对联。还有那幅用行书书写的四扇屏风,是吴忠荩先生所作。每每看到那扇屏风,我便感受到一股别样的温暖,仿佛这些艺术作品就是昆明的风情写照,它们不仅仅是纸上的字迹,更像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总是悠闲地在街头游走,享受着这座城市给我们的每一个细节。

我特别记得每次路过武成路后街的锡箔作坊,那里的匠人们总是忙碌于捶打锡片。每当我驻足观看,都会被那种原始而坚韧的劳动所吸引。工匠们站在粗糙的木墩上,一手握着大木槌,一手将锡片沉沉砸下,每一次敲击都带着一种与时间抗衡的力量。汗水从他们的额头滴落,而他们的动作却总是那么有节奏、那样专注。这种简单而古老的技艺,似乎就在昆明的街巷中沉淀了几代人的心血。而我,作为旁观者,也仿佛在这每一次击打中,感受到一种来自大地深处的脉动。

我们常去的茶叶店,也给了我无尽的感慨。有一家茶叶店,悬挂着一副米南宫体的小对联,字句清晰,却也让人困惑。那副对子写道:静对古碑临黑女,闲吟绝句比红儿。这两个句子意境幽远,却又让人琢磨不透。至今,我依然没有弄明白这对联的出处,尤其是为什么这样一副充满诗意的对子,会出现在一家普通的茶叶店里。或许,它只是昆明这座城市特有的魅力之一——那些难以言说的美,时常让人困惑,却又总能让人陶醉其中。

尽管昆明的街头让我流连忘返,但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还是西南联大的校园生活。西南联大,这座在战争时期诞生的学府,成为了许多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那时的西南联大,虽然条件简陋,却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知识的渴望。记得我第一次踏入这片校园时,它给我的印象并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建筑,而是那些简朴的校舍,那些土墙草顶的宿舍。它们不像现代大学那样气派,却透着一股来自人心深处的温暖。

 

西南联大的新校舍,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最醒目的,是那条南北走向的土路,路面湿滑,常常会让人摔倒。路的两侧,是学生宿舍、图书馆以及一排排简陋的教室。宿舍里并无多余的家具,只有一些木箱和几张简易的木床,而这些木箱,又是我们最珍贵的财产。有些同学会把这些木箱堆叠在一起,既当书桌,又当衣柜,简直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而大图书馆则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那里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灵魂的寄托地。

在这样简陋的校舍里,我们依然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虽然物质条件贫乏,但却没有人抱怨。教授们的衣着破旧不堪,有的甚至穿着故旧的衣物,而学生们也时常穿着已经磨破的蓝布长衫,但这种穷困的状态并未削弱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

我还记得,在这座简朴的校园里,我们一度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一段时间,连饭菜都成了问题。学校的食堂里,提供的八宝饭常常是硬邦邦的糙米,里面还混有沙子、木屑。而菜肴的种类也极为有限,常见的就是那碗淡而无味的魔芋豆腐。尽管如此,大家依然乐观地生活着,仿佛这份艰苦并未能削减我们的斗志。

这段生活对我而言,充满了无限的启示。西南联大虽然在物质上贫乏,但它却是那时的知识殿堂,是无数青年学子追求梦想的摇篮。它所塑造的,不仅是知识的力量,更是那种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精神。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一同走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同品味了这座城市的沧桑与美丽。每当回忆起那些简单却又深刻的日子,我总能感受到那股穿越时光的温暖。如今,当我再次回到昆明,站在曾经的西南联大旧址前,我看到的是一个现代化的校园,充满了生气与活力。那段旧时光,依然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一生的财富。

正如我所回望的那些岁月,它们就像昆明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带着一点点的迷茫与不舍,却又有着无尽的力量,指引着我前行。而西南联大的精神,那种追求真理、敢于坚守的信念,也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5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