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三大养生法,名中医教你如何安度秋冬

寒露,作为秋季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气温的骤降和秋意的加深。随着这个节气的到来,广东虽不如北方那般寒冷,但清晨和夜晚的温差仍然会让人感受到一丝秋凉。此时,适当的养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如何在这个季节里调整饮食、保持身体健康,顺利过渡到即将到来的寒冬。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主任蔡业峰教授提出,寒露时节的养生要注意三大要点:健脾、防寒、解悲秋。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却能有效帮助我们安度秋冬。

健脾养胃,饮食节制

寒露时节,许多人开始迎接节日的团聚和美食。尤其是中秋节过后,月饼、丰盛的家庭聚餐和各种美味让人难以抗拒。但蔡业峰教授提醒,在这美好的节日时光中,我们不仅要享受美食,还要注意节制饮食,避免因食物过量导致的脾胃不适。月饼虽然美味,但其高糖、高脂的特点容易引发脾胃负担,过多食用不仅会造成食积,还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蔡教授建议,月饼最好与亲朋好友共享,而不是单独食用。与此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消食、理气的食材来搭配,如陈皮和山楂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调理脾胃,缓解食积。饭后适当散步,既能促进消化,又能帮助调节身体。节制饮食,不仅有助于脾胃的健康,还能让我们在节庆的氛围中保持身心的舒适。

防寒防风,保护身体免受侵袭

寒露时节,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尤其在广东一带,台风频繁,秋季的气候变化让人感到一丝寒意。蔡业峰教授指出,寒露过后,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感冒、咳嗽等问题容易困扰身体。中医理论中,肺主皮毛,秋季的寒风和燥邪容易通过口鼻和皮肤侵入人体,因此保护好身体免受寒风的侵袭,尤其是颈部、腹部和关节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或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蔡教授建议,可以适当增添衣物,特别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段,外出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适当饮用一些温暖的汤品,也有助于增强体内的阳气,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对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来说,蔡教授还特别提醒,不要让寒冷的天气和风邪轻易侵入体内,适时调节保暖,保持身体的阳气充足,方能有效抵御寒冷带来的不适。

 

解忧悲秋,舒缓情绪

随着秋季的深入,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寒露节气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漫长的秋季让许多人产生一种悲秋的情绪,这种情绪易伤肺,影响身体的气机。蔡业峰教授强调,情绪的调节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秋季,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情的舒畅。为了避免秋季抑郁、低落的情绪影响到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舒缓心情、调节情绪。

蔡教授建议,除了积极参与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外,还可以通过登高、望远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展胸怀。像古人所说的登高望远,抒怀发泄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能够让我们摆脱季节带来的压抑感,保持情绪的乐观。平时也可以通过按揉一些经络穴位,如合谷穴、太冲穴等,帮助疏通气机,促进情绪的流畅,避免因情绪不畅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秋燥润肺,注意早期进补

寒露时节,也是秋冬进补的开始。蔡业峰教授特别提醒,在这个时节,进补并不意味着立即大量进补,而应先行引补,也就是为脾胃做足准备。经过一个长夏,脾胃功能较弱,若直接大量进补,容易造成脾胃的负担,甚至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寒露时节,饮食应以清润平和为主,不宜食用过于辛辣或油腻的食物。

蔡教授建议,日常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养肺、润燥的食材,如山药、百合、银耳、莲子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健脾益气,还能滋阴润肺,为接下来的冬季滋补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群体,如糖尿病患者,或孕妇、哺乳期女性,应当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量身定制进补方案,避免盲目进补带来不适。

寒露时节,气温渐凉,万物进入新一轮的季节变化。在这个时节,保持身体健康、调整饮食习惯、调节情绪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健脾、防寒、解悲秋三大养生法,我们不仅能够在寒露节气中保护身体健康,还能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我们在这深秋时节,温暖过冬,享受健康的生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13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