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2019年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这一举措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安全保障。可以说,这项新规的出台不仅意味着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管理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也标志着从“追求速度”到“注重安全”的发展转型。
一、新规亮点:系统有边界,人机共驾成核心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核心之一就是对系统使用场景的严格限制。新规明确指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必须在其设计的运行条件下激活。这意味着,智能驾驶系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系统运行的范围有明确的限制。例如,某些系统可能仅适用于高速公路,而在复杂的城市道路或者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则无法发挥作用。这一要求,既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也提醒我们,智能驾驶技术仍然无法完全替代驾驶员的作用。
除了对系统激活条件的规定,新规还特别强调了人机共驾的概念。也就是说,尽管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辅助驾驶员,但最终的控制权依然属于驾驶员。根据标准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的能力。若发现驾驶员手离开方向盘或视线长期偏离道路,系统必须及时发出警告并要求驾驶员恢复对车辆的控制。这一规定表明,智能驾驶的本质依然是“人机共驾”,驾驶员始终是道路安全的最终责任人。
二、从整车安全到系统安全,填补智能汽车安全空白
在过去,汽车行业的安全标准主要集中在物理层面的整车安全,如碰撞、刹车性能等,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方式保障车主的生命安全。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看不见”的系统安全问题开始显现,例如,软件的算法决策、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直接影响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此次发布的安全标准,正是在传统的整车安全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系统安全的维度。这一新的安全要求并不是要替代传统的整车安全标准,而是为了补充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保障。在过去,智能驾驶技术的系统层面安全往往被忽视,而此次新规的出台,将“系统安全”作为重点,标志着汽车安全管理从单纯的物理安全向数字化安全的全面升级。
三、数据协作与事故认定:清晰责任划分
除了《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外,另一项与之配套的标准——《组合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事故界定及数据协作技术规范》(T/CAAMTB 287-2025)也已发布。这项规范明确规定了“系统责任事故”和“驾驶员责任事故”的认定标准,并详细阐述了智能驾驶过程中数据采集、存储以及验证的要求。通过这些规定,标准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了明确依据,为保险理赔、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规范的出台,还为整个智能驾驶产业树立了数据真实性的基准。通过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可追溯,行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认定责任,提升交通事故处理的透明度。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为事故认定提供了依据,也帮助行业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数字化安全体系。
四、行业响应:企业转向“安全优先”
在政策的引导下,车企们也迅速响应,开始将“安全”作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今年,工信部多次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推进会,强调企业在产品宣传中必须准确描述系统功能,严禁夸大其词。为此,华为、广汽、上汽、奥迪等十余家企业联合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承诺在宣传中明确系统的功能边界,避免过度宣传。
这一变化表明,智能网联汽车的营销策略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过去,一些企业曾经打着“闭眼开车”的口号进行市场推广,但这种误导性宣传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可靠”成为新的宣传主旋律。这一转变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责任,也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随着企业逐步转向“安全优先”的发展战略,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信任的建立得到了有力保障。
五、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安全成为发展基石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最新数据,2024年1至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已经突破776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62%以上。智能驾驶系统的渗透率日益提高,这一趋势也促使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应用的阶段。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系统是否可靠,数据是否真实,驾驶员与系统之间的责任划分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数百万车主的生命安全以及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出台,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确保在智能驾驶系统普及的过程中,能够保障每一个消费者的安全。
六、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安全与速度并行
专家普遍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标准,更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这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从“追求速度与热度”逐步转向“注重安全与质量”。这一转型背后的深层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不再一味追求“量产速度”,而是要将系统安全作为发展的核心;
消费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智能驾驶技术,避免误用和滥用;
监管部门有了更加权威的标准,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管和事故处理,提升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这不仅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没有“试用版”
智能网联汽车正快速走进千家万户,它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让传统驾驶观念、责任体系以及安全伦理发生了深刻的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发布,向行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技术可以不断迭代,但安全永远没有“试用版”。每一个功能背后,都必须有经过验证的技术保障、可靠的硬件设备和清晰的责任划分。
只有在“安全优先”的前提下,智能网联汽车才能在未来的出行中行稳致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