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与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同期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智能科技力量的盛会上,长安汽车重磅发布了全新智能化品牌“天枢智能”。这是长安汽车成立以来的首场技术发布会,更是其智能化战略进入下半场的重要信号。长安汽车以“安全”为核心切入点,将“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确立为天枢智能的定位,这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明确方向,也为整个行业智能化发展划定了安全底线,彰显出长安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前瞻性和责任担当。
在当前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背景下,传统汽车的安全风险正在从硬件向软件延伸。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高达528万辆,其中超过40%因软件缺陷而引发。这一现实凸显出,仅依靠传统被动安全手段已无法满足智能化时代的需求。长安汽车敏锐捕捉行业趋势,借助其160余年的品牌积淀和41年的造车经验,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智能化技术研发的全过程。从早期关注车身结构、气囊等物理防护,到如今覆盖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和隐私安全的“泛安全”体系,长安汽车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理念,实现了从被动防护向主动预判的全维度升级,为行业智能安全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天枢智能的核心理念通过“眼明-脑灵-腿快”三大技术平台得以落地,形成从风险感知到决策执行的闭环安全体系。在“眼明”层面,长安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多路摄像头,配合自主研发的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确保车辆在黑夜逆光、暴雨等极端环境下仍能精准感知周围风险。在“脑灵”层面,依托每天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训练,车辆可识别施工路牌、高速洒落物、侧翻货车等长尾场景,智能避险策略不断优化,实现从“遵守规则”到“理解环境”的智能跃迁。在“腿快”层面,车辆采用分布式电驱四轮独立控制系统,驱动与制动响应时间低至10毫秒,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爆胎瞬间0.1秒内即可修正轨迹,响应能力远超职业车手。
这一闭环体系的背后,是长安全球领先的技术基座支撑。SDA中央环网架构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CA-ITVS新汽车验证体系确保技术经得住严苛,而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创新提供系统性验证保障。这一系列技术支撑,使天枢智能在安全性能上独树一帜,成为行业智能安全发展的标杆。
天枢智能不仅是一套理念,更在驾驶辅助、座舱与底盘三大核心领域落地应用。在驾驶辅助方面,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系统能够提前预判风险并主动与驾驶者交互,无论是狭窄胡同通行还是复杂城市环境,车辆都能实现“动口不动手”,黑夜逆光AEB比人眼提前2秒刹停,高速“消失前车”场景下0.1秒协同控车,同时覆盖防误踩、泊车防磕等主动安全功能。座舱方面,围绕“五感”打造五大体系:One Agent智能中枢实现个性化交互,0苯0甲醛材料和三重净域系统打造健康座舱,全向防晕车技术获得中汽研认证,实现智能便捷与健康安全兼顾。底盘方面,通过轮胎全状态监控、弹性波AI识别、雨天防滑技术及十级横风应对能力,实现识险、避险、脱险全周期守护,225km/h极速爆胎仍可稳定控车,多项指标领先行业。
长安汽车的智能安全布局不仅局限于技术突破,更依托全生态体系打造长期竞争力。在研发方面,通过“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覆盖六国十地,建立44个研发中心、200余实验室,自主掌握核心能力,保障技术落地可控。开放合作方面,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与腾讯形成智能驾驶数据闭环,与海尔协同打造全场景数字化生态,形成多方协同优势。未来赛道方面,长安将安全理念拓展至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领域,计划2026年发布首款载人飞行汽车,2035年建立千亿低空出行生态,确保智能安全理念延伸至未来出行全场景。
天枢智能的发布,是长安汽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标志。它打破了“智能与安全对立”的认知,将“安全为基、智能为翼”确立为行业发展新范式。随着天枢智能在长安全系车型的落地应用,以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兴赛道的拓展,长安汽车不仅为用户提供更安心的出行体验,也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智能化竞争中,从“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朝着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目标稳步迈进,实现从安全底线到智能高峰的全面跨越。(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