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车展的氛围与往年有所不同,尤其是对我这样的汽车媒体人而言,今年的展会仿佛一场全新的变革。记得在2021年,劳斯莱斯展台的安保人数几乎比观众还要多,而如今,豪华车品牌几乎都集体“缺席”了。这一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展会现场的冷清,更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国产车不再只是市场的配角,它们正逐步走向主流。
豪华车品牌缺席,消费观念悄然转变
走进本届车展的西博城展馆,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一大批曾经风靡一时的豪华车品牌的缺席。保时捷、捷豹路虎、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等品牌不见踪影,甚至连最具代表性的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车也显得低调许多。这样的场面,不禁让我想起以前的豪车展台,安保严密,车主与媒体的互动几乎是神秘的象征,而如今,豪车的缺席似乎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观念变革的缩影。
数据显示,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连续下滑三个季度,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是中产阶层的消费趋于理性,购车时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而不仅仅依赖于车标所带来的溢价效应;年轻一代的汽车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更看重智能化、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服务体验,而不再盲目追求豪华的标签。
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豪华车品牌的缺席上,也反映在展会布局的调整上。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品牌依旧在展馆中亮相,但它们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豪华品牌的象征性地位似乎不再,而“智能化”与“个性化”则成了本届车展的主旋律。
自主品牌的崛起,展现全新竞争格局
当豪车品牌的“空缺”逐渐被填补时,自主品牌的崛起成为本届车展的最大亮点。从比亚迪、奇瑞到长安汽车,各大自主品牌纷纷亮相,展示了国产汽车不再是“跟随者”,而是逐渐成为“引领者”的新格局。比亚迪携旗下腾势、仰望、方程豹四大品牌的亮相,充分展示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淀。尤其是长安汽车,作为一家完成央企重组的企业,带来了长安、阿维塔、深蓝等多个子品牌的精彩亮相,展现了强大的品牌矩阵。
展会中的这些变动,深刻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型。过去,自主品牌往往集中于低端市场,但如今,它们逐渐通过产品的升级与创新,进入了高端市场,甚至与传统豪华品牌展开了直接竞争。长城汽车与丰田的对台戏、岚图与奥迪的对抗,十年前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场景,而如今,这些“对决”已经成为常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车展中,自主品牌的首发车型占比首次突破了60%,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还不足20%。这一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设计和市场定位方面逐步取得突破的标志。
技术平权,智能化成新标准
如果说前几年的车展上,新势力品牌还在强调“梦想”和“故事”,那么2025年车展则明显转向了“技术平权”的竞争。今年,我们看到了更多品牌在智能化技术上的直接较量。华为带来的鸿蒙智行矩阵,包括尚界、智界、享界、问界、尊界等五大品牌的集体亮相,其中智界新R7的亮相,标志着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迈入了2.0时代。而小米汽车的SU7 Ultra纽北限量版展出,更是证明了科技企业进军汽车行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PPT故事”,而是落地的实际产品。
除此之外,极氪9X凭借其3169mm的轴距和1400TOPS的算力,再次定义了旗舰SUV的标准。智能化成为了本届车展的主旋律,科技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层面,更多的智能化体验与服务场景,正在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认知的转变,行业变革的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消费者的购车认知也在悄然发生转变。过去,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新鲜”和“未来感”的层面,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国产新能源车的实际表现,如智能化体验、续航能力、车载系统等。这些细节的变化,反映出消费者的认知已经从单纯的品牌溢价转向了更为全面和深度的技术体验。
这种变化比任何销售数据都更具说服力。消费者的认知转变,实际上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变革。当更多消费者不再追捧传统豪华品牌,而是关注国产车的创新和科技时,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变革就已经不可逆转。
2025年成都车展,豪华车品牌的缺席不仅仅是市场变化的表象,更是中国汽车行业深刻变革的缩影。从自主品牌的崛起到技术平权的实现,再到消费者认知的转变,所有的变化都在暗示着中国汽车行业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重新定义“豪华”,而这一切变革的核心动力,正是不断创新的国产品牌和日益成熟的消费者需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1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