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32周早产、体重仅2000克的婴儿,这名患儿名为然然(化名),因其罕见地患有6处消化道先天畸形而面临生命危险。然然的出生原本应是家庭的喜悦时刻,却因为严重的疾病而让所有人陷入深深的担忧。经过医院胸外科、新生儿外科、心血管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的紧密合作,医护人员们突破医学难关,为这名早产儿实施了接力式的手术,成功为她重建了生命的通道,创造了医学奇迹。
在出生仅两天后,然然便被诊断为多重消化道畸形。她的病症包括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环状胰、先天性肛门闭锁等,这些疾病每一种单独存在都具有极大的危害。而当这些病症同时出现在一个早产儿的身上时,生死之间的界限变得尤为模糊。食道与气管之间的异常连接让然然面临着呛咳和窒息的风险,消化道的多处闭锁使得营养供应被严重中断,肛门闭锁更是让排泄功能完全丧失。这样一个新生命,原本在家庭的期盼中诞生,却陷入了生死考验。
面对这种复杂且高危的情况,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迅速启动了多学科联合治疗机制,由胸外科、新生儿外科和心血管麻醉科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制定了“阶梯式接力手术”方案。这一方案为然然带来了生机,也为医学界创造了一项奇迹。尽管然然的体重仅有2000克,且脏器发育不完全,胸腔空间狭小,面临的手术风险极大,但团队依旧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协调合作,顺利完成了这场生命的接力赛。
心血管麻醉科的专家们面对着然然仅有4毫米的气管直径,以及气管食管瘘所带来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相通的难题。在常规麻醉方法无法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麻醉团队创新地采用了“保留自主呼吸的单侧气管插管”技术。这一技术在确保患儿呼吸稳定的成功避免了胃液反流的风险,为后续的外科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接下来,由胸外科的专家们展开了精细的手术。胸腔镜手术端口仅为5毫米,外科团队依靠放大10倍的高清镜头,进行着毫厘之间的操作。在这个微创手术下,医生们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历时1.5小时,成功完成了气管食管瘘的离断以及食管端端吻合。每一个缝合点的精确度都达到了极致,环形缝合的精细程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米粒上刻字”。这种高度精确的操作,堪称医术的巅峰之作。
在最后的阶段,新生儿外科团队负责完成了“消化道重塑工程”。团队通过Ladd术成功解除肠旋转不良,然后利用菱形吻合术绕过环状胰,解决了由其引发的十二指肠梗阻。在这一过程中,医生们用细如棉线的肠系膜血管进行精准操作,确保每一处吻合既通畅无阻,又具备良好的血液供应。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医生们的细心与耐心,确保了手术的成功完成。
在这三大科室的默契配合下,所有手术仅用3.5小时便顺利完成,然然的生命得以重建。术后的然然被送入心脏中心监护室(CCU),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她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迎来了她的重生。尽管她仍面临着最后的一次手术——肛门成形术,但经过这次手术的成功,然然的生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这场手术不仅是对医学技术的一次挑战,也是跨学科合作的胜利。此次成功救治的背后,凝结了40余名医护人员的心血与智慧。通过此次治疗,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在新生儿复杂畸形的救治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彰显了医院在这一领域的医疗实力和技术水平。而对然然的家人来说,这无疑是最美的奇迹,他们看着这个小生命从死亡的边缘回到了生的希望,重拾了未来的光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yunying/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