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失眠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心头的痛。或许你曾经历过夜晚辗转难眠,或是清晨醒来感觉疲惫不堪,甚至有过类似“鬼压床”的奇异体验。随着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的到来,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医师王胜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分享了关于失眠的深刻见解,以及如何科学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失眠,已经不再是少数人面临的困扰,而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王胜介绍,2024年,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睡眠障碍科接诊量达到近3万人次,其中20%以上的患者有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的症状。他指出,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人群曾经历过失眠困扰,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
“什么才是睡得好?”王胜的回答直截了当:睡得好,就是你一躺下就能迅速入睡,早晨醒来时,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而不是像许多人常常经历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入睡困难,甚至早晨醒来时,感觉全身疲惫,精神恍惚。这种不正常的睡眠状态,往往会影响到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困扰。王胜表示,偶尔的失眠并不意味着疾病,但如果这种睡眠问题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鬼压床”并非迷信,而是睡眠瘫痪
在王胜的诊室里,许多患者前来咨询,他们中不少人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池州市的李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他告诉医生,每个月都会有几次,在入睡的过程中,感觉自己身旁有异常的气氛,像是有人靠近,而自己却无法动弹,仿佛被什么力量压住了。这种感觉令他痛苦不堪,以至于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王胜向李先生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睡眠瘫痪”,是一种在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发生的现象。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身体会处于一种肌肉放松的状态,这种放松状态有时会持续到我们醒来,造成意识与身体动作的失调,从而产生无法动弹的感觉。王胜指出,这一现象与生活压力、情绪波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种典型的睡眠障碍。如果“鬼压床”的情况频繁出现,患者应当及时进行干预,以免长期影响睡眠质量。
在处理失眠和睡眠瘫痪的问题时,王胜强调,医生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必要时的小剂量药物辅助治疗。很多患者对药物存在恐惧,担心药物依赖和副作用,但王胜提醒,只要按照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它的副作用远低于长期失眠所带来的伤害。对于一些轻度的失眠症状,调整生活方式和睡眠环境可能更为有效。
改善睡眠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
在谈到如何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时,王胜给出了几个实用的建议。床和卧室应该与睡眠建立起强烈的联想。只有在感到明显困倦时才上床休息,如果上床后无法入睡,应当尽快起床,去另一个房间待会儿,避免在床上翻来覆去,形成负面的睡眠联结。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王胜特别强调,无论是平日还是周末,都应尽量保持相对固定的起床时间,避免赖床或睡回笼觉,这样可以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而关于睡眠的时长,王胜认为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不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恢复精力,而不是强求每晚的睡眠时长。
睡前的环境和习惯也非常重要。王胜建议,卧室的光线应尽量保持昏暗,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平板等,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大脑的褪黑激素分泌,影响入睡。睡前泡脚或进行冥想等放松练习,也有助于减轻压力,为睡眠做好充分的准备。
运动也是提升睡眠质量的一种方式,但要注意,避免在临近睡觉的时间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后的兴奋状态可能使入睡更加困难。王胜建议,白天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体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最终,王胜强调,改善睡眠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可以从今晚开始。放下手机,提前一小时关灯,调整好室内光线,尝试让自己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慢慢感受睡意的到来。
睡眠质量不仅关乎我们的身心健康,还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通过科学的方法调整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许多人已经成功摆脱了长期困扰他们的失眠问题。王胜医生的建议,看似简单,却极其有效,只要我们能从中做出小小的改变,便能为健康的睡眠铺平道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yunying/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