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双拥工作创新举措,军人家庭感恩与自豪并存

近日,在淮安市淮阴区左岸王府小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喜报送达仪式热闹非凡。军地联合为荣立二等功的吴新宇军人送上了喜报,喜庆的氛围弥漫开来。作为2016年入伍的军人,吴新宇因表现优异,荣立了2024年度战备训练二等功。喜报送到家庭,军地领导亲自为军人家属送上荣誉标志,佩红花、照合影、宣读喜报,向周围的群众展示着这份属于军人的荣耀。众多居民围观,掌声不断,大家纷纷向吴新宇一家表达祝贺和敬意。这一场景不仅仅是吴新宇家庭的幸福时刻,更是淮阴区推动双拥工作的生动写照。

吴新宇的父亲激动地表示,孩子在部队立功,不仅仅是家庭的骄傲,更是全社会的骄傲。他们家墙上那块写着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不仅代表着个人荣誉,更象征着党和政府的深情厚意。在吴新宇家,军地领导与家属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送上立功奖励金。这个过程中,浓浓的关怀之情让军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与温暖。

 

淮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淮阴区已经为1名二等功臣和17名三等功臣家庭送去了喜报。这些举措的实施让军人的荣誉感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广泛传播了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社会风尚。在这些活动中,淮阴区不仅向军人家庭传递了政府的关心和关爱,也强化了军地之间的联系,使军人感受到社会对其付出的充分认同与支持。

近年来,淮阴区在双拥工作中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机制,制定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淮阴区致力于为军人和军属提供更加精准的优待政策,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立功送喜报的活动成为了淮阴区军人荣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喜报不仅象征着军人个人的荣誉,更展现了社会各界对军人家庭的尊重与关怀,彰显了军人和军属的价值和尊严。

 

双拥工作中,暖心工程的实施是淮阴区的突出亮点之一。淮阴区定期走访驻区部队,特别关注困难现役军人家庭和边防官兵家庭。每年,淮阴区都通过组织送法进军营、学雷锋义诊等活动,与20个军地基层单位结对合作,共开展了120多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军地之间的距离,也为军人家庭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增强了军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阳光工程也是淮阴区双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淮阴区积极安置退役军人,解决了18名转业军官的工作问题,安排了105名退役士兵的就业。区政府为自主就业的1215名退役士兵提供了就业支持,并帮助14名随军家属找到了工作。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解决了军人家庭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与此淮阴区还为22名军人子女提供了入学和入托的优待,切实解决了军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强军工程为驻区部队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训练保障和营房改造方面,淮阴区积极实施双清单制度,解决了152项实际问题。通过这些举措,淮阴区不仅支持了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也为军人安心服役提供了坚实保障。淮阴区的这些行动,为驻区部队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支持,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荣光工程则是淮阴区双拥工作中的亮点之一。区政府坚持规范及时开展送喜报活动,注重细节和仪式感,确保每一位立功军人都能感受到荣誉的光辉。至今,淮阴区已经为162名立功军人送上了喜报,并在送喜报的过程中,与军属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确保每一份荣誉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注重细节和尊崇的做法,增强了军人和军属的自豪感,也让社会更加认同军人的付出。

 

淮阴区的双拥工作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政策落实和活动举办中,更在于社会风气的逐步转变和民众对军人及其家庭的认同与尊敬。这些工作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国防事业的支持,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军人的坚守和牺牲。淮阴区将深化荣誉传递+政策护航+情感联结的服务体系,为军人和军属提供更加温暖的支持,让军地一家亲的理念成为现实,真正为强军事业筑牢坚实的后盾。

通过淮阴区的双拥工作,我们看到了军人家庭的自豪与感恩,看到了一座城市对军人的尊重与关怀。正如淮阴区领导所说,强军事业的根基不仅仅在训练场上,更在千千万万军人家庭的笑容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yunying/13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