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新能源车市场迎来销售高潮。在这一时刻,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排队事件曝光后,岚图汽车CEO卢放与蔚来高管沈斐之间的公开论战,引发了对充电桩资源分配的广泛讨论。这场争论表面上是品牌之间的角力,实质上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何在新能源车普及的背景下,合理高效地利用充电设施这一公共资源?
事件的导火索是充电排队现象。在微博上,卢放指出,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内,大量电动车在电量充至80%后仍占用充电桩,导致了严重的充电排队问题。尤其是“充电10分钟,占位1小时”的情况,成为了焦点。他提出了“充至80%后,主动驶离,对超时占桩收取阶梯费用”的建议,旨在通过收费措施来规范车主的占位行为,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
对此,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迅速回应,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到用户的用车体验。他认为,充电到80%后,车主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补充电量,特别是在用餐或休息时,打断充电的行为显然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他认为,这种“充电收费”规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用户负担,进而影响品牌形象。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充电服务也在发生巨变。行业的焦点逐渐从传统的充电方式转向了“超快充”和“换电”两种充电模式。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曾指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5%,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已经不再仅仅是充电桩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这两种充电路径中,换电方式因其充电速度快而备受关注。尽管换电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供极快的充电体验,但由于标准不统一、高成本以及品牌封闭性等问题,换电的普及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目前,它主要服务于一小部分用户,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而超快充则更具普适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大部分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以岚图为例,旗下的5C超快充技术和800V高压平台架构已经实现了更高效的充电体验。岚图所推出的5C超快充可以在5分钟内为车辆提供超过100公里的续航,而800V架构则是保证这一技术落地的基础设施。此技术不仅能够大大缩短充电时间,还能通过更高效的能量传输,提高充电效率。
但超快充技术的全面推广仍然面临挑战。目前,行业的基础设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2025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已达到6.2万个,覆盖率接近98.4%。相比之下,2024年12月的数字为3.3万个,充电桩数量在7个月内几乎翻倍。如此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为新能源车的普及提供了重要支持,但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效的充电体验,仍需时间和技术的双重推动。
岚图CEO卢放在此背景下指出,技术进步应该让更多消费者受益,而不是局限于封闭的生态圈。他强调,5C与800V技术正在加速推广,将逐步构建一个高效、开放、共享的充电网络。岚图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博晓也表示:“提升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增加车辆的充电能力,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他透露,岚图旗下的知音等车型已经搭载了800V平台,并支持5C超充技术,使得充电体验与加油几乎无异。更令人期待的是,岚图计划将在2025年下半年将这一技术推广到更多车型中,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这一便捷的充电体验。
从整体来看,新能源车的充电问题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超快充和换电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市场的最终选择依赖于行业整体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岚图和蔚来之间的争论虽然引人关注,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充电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其社会价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只有在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的共同作用下,充电服务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便捷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广阔的未来迈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y2s.net/article/xiongdaohang/9139.html